关心国家经济建设,是这次两院院士大会的一个鲜明特征,其中有关我国水问题的研究,又是这次大会学术讨论中的热点之一。中科院院士、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冠华等人“中国水问题的出路”研究报告,受到与会者的关注。
中科院地学部在徐冠华院士的主持下,曾于去年组织两院院士、水利部、国家教委有关专家30多人先后召开三次研讨会,又经过综合分析、调研,最近形成《中国水问题的出路》研究报告,这份报告结论性意见是中国水问题的出路在于“以节水为本,强化统一管理”。
徐冠华和中科院院士张宗祜向记者介绍说,水问题将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重大问题,我国的水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: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;二是水污染严重,水环境恶化加剧;三是洪涝水患频发,经济损失巨大。
两位院士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,认为要达到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,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,唯一的出路就是全方位节水,包括农业、工业、城市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要节约水资源,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和潜力,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减少用水量。
根据国际经验,美国水资源的利用过程,从80年代开始总用水量及人均用水量均呈逐年减少趋势。总用水量80年代为6100亿立方米/年,至1990年减少到5640亿立方米/年,人均用水量从2600立方米/人·年,减至2240立方米/人·年。6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日本,工业用水于70年代末、农业用水于80年代初,分别达到零增长和负增长。
两位院士指出,从我国用水现状来看,节水的潜力还是很大的。在农业方面,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长期沿用旧的灌溉方式,用水浪费严重,水的有效利用率仅在40%左右。而改变大水漫灌为小畦或长畦分段灌溉,仅此一项措施就可节省水量20-25%。概略估算,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从50%提高到70%,就可以节水1000—1200亿立方米。
工业节水的潜力也很大。由于生产设备陈旧,工艺落后,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高,除去青岛、大连、北京、天津等城市可达70%以外,大部分城市在30-40%,中小城市更低。1978-1984年的资料表明,北京、天津两城市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了1.8倍和1.6倍,但由于采取了措施,使水的重复利用率从40%—46%提高到72%—73%,产值提高,而耗水量却减少了。如果其他城市能达到北京、天津的用水水平,全国每年可节水150多亿立方米。
城市生活用水的节水潜力也很大。现人均生活用水161升/日,水平并不高,但浪费严重,如采取节水措施,可节水1/3到1/2。
两位院士说,节水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,而且还有良好的环境效益。我国目前节水效益水平与国际比较还是比较低的。如以色列工业万元产值的用水量仅为45立方米,美国等发达国家则更少。以色列农业用水每毫米水可生产1.33公斤小麦,我国平均只能生产0.55公斤左右。经过近几年农业上采取各种节水措施,水的利用率有了提高,北京已达到1.2公斤/毫米,河南、山东西北部的试验区达到0.8-1.0公斤/毫米,河北南皮达到1.27公斤/毫米。可见农业节水在我国潜力还是很大的。从另一方面来讲,工业、农业、城市生活用水量减少,使相应的排放量也随之减少,因此对环境保护、促进环境的良性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。因此,作为缓解缺水矛盾问题,节约用水决非权宜之计,而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,应当把建立节水型社会作为奋斗目标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这份研究报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:
——把节水作为一项国策,大力宣传节水的意义,加强全民节水的意识,把节水意识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。
——水资源市场化,是推动节水的重要措施。水资源是国有自然资源,水资源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商品,应当有偿使用。要利用经济杠杆激励水资源的节约利用。
——大力提倡污水资源化,提倡清洁生产,减少用水。污水资源化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,另一方面是提高水的利用率,也就是增加新的水资源量。污水处理,再生水的利用,是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。
——加大农业、工业等方面生产过程中节水科技投入,积极推广已经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、方法和生产经验。通过节水型城市、节水型工业、节水型农业试点,由点到面推向全国。